管理者都知道,现代工业生产最基础的效率,来自精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标准作业。
(资料图片)
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,怎样排除废动作,持续提升标准作业的水平?
今天向你推荐的内容,来自《胡光书·精益管理实战课》,这篇文章提供了一整套排除废动作的基本思路,同时也为管理者指出了几个实施标准作业经常陷入的误区。
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生产一线的管理,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。
来源:得到课程《胡光书·精益管理实战课》
作者:胡光书,精益管理实战专家,长期指导厨邦酱油、蜜雪冰城、华兴玻璃、华与华、越汇食品等行业龙头落地精益管理。
你好,我是胡光书,欢迎来跟我学精益管理。
在我们工作中,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些抱怨:不知道今天的时间去哪了;明明做了很多,却感觉什么都没做……
其实,效率低,很多情况下,不是我们能力不够高,也不是不够努力,而是我们做了太多废动作、无用功。
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动作浪费找出来?我们就用5S的动作整顿,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01
动作整顿
先来说一个很多企业做5S时经常陷入的误区,就是把动作整顿当成是把东西摆整齐。这就是搞错了重点。
5S的基础整理活动,是扔掉不要的东西。在确保现场没有多余的物品之后,我们就要更进一步做整顿了。
做整顿,核心就是一句话,追求人的动作效率。
比如,现场的各种工具、物料、设备,它们摆放的位置、角度、距离,乃至它们本身,是最方便员工使用的吗?会造成员工动作的浪费吗?这才是动作整顿应该关注的焦点。
搞清楚了概念,我们就可以具体来讲,动作整顿到底怎么干。
02
排除废动作
做动作整顿,我们先要搞清楚啥叫废动作。
直接来说,从精益管理的角度来讲,不创造客户价值的动作,都是废动作。
这个定义听起来很简单,有谁会故意做废动作啊?但其实,我们的经验和习惯中,隐藏着大量废动作,很难被察觉。
那么,究竟怎么识别和排除废动作呢?我带你从“道”和“术”两个层面分别来思考。
先说“道”。就是先别着急想怎么做才快,而是搞清楚为什么要做。
一想到要提升效率,一般人的本能是总在喊“快!快!快!”但是,如果做的是废动作,多快都白搭。
比如,员工作业需要用到螺钉螺母。但是它们摆在距离员工2米远的货架上。每次去拿,需要走三步,往返就是六步。那么,咱让员工走快一些,三步并作两步,有意义吗?没有。员工要用的是螺钉螺母,给他面前放个小盒子,一步就都不用走了。
没错,这就是那个经典说法,我们需要的不是钻头,是墙上那个洞。我们做动作整顿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有了这个意识,我们就知道很多动作都是没有价值的了。比如,寻找、停顿、等待、重复的检查、无意义的搬运等等这些动作,都是无用功。
然后,我们就可以来看排除废动作的基本方法,我给你三个:更少、更快、更轻松。
分别是什么意思?我们一个一个来看:
第一,更少,也就是减少动作数量。
我们日常的大多数作业,都是由一组动作组成的。减少动作数量,就是你要去思考,其中哪些动作,不是必须的。
我给你举个例子。工厂车间里面,拧螺丝现在都用的是气动扳手,员工平时把气动扳手放在手边,需要用的时候,拿起来,对准螺丝的位置,按下气动扳手按钮,完成螺丝的紧固,再放下扳手,这是一组很常见的操作。
但是,如果从减少动作数量的角度来看,你会发现,我们想要的,其实只是按下气动扳手按钮,完成紧固的那一下。那么,拿起放下气动扳手的动作,就不是必须的了。
怎么优化?找一根有弹力的绳子或者弹簧,把气动扳手悬挂在操作台前面20厘米高的地方就可以了。
我们在做整顿时,“减少动作数量”是最常用的方法。使用这个方法的要领在于,你要倒着往前推,一组动作,最终我们需要的都只是最后那一两下,前面的动作,都可能有减少的空间。
第二,更快,也就是缩短作业距离。
这里面最常用的,就是搬运距离的缩短。我给你讲厨邦酱油的一个案例。
你家里肯定有酱油瓶,打开一瓶新酱油时,你得先拆掉瓶口的一个塑料膜——他们车间里的专业术语叫伸缩套。那在生产车间里,肯定有把这个塑料膜封到瓶子上的过程。
这个过程大部分都是自动化操作。但是,当机器里面塑料膜用完的时候,监控的员工就得跑去换。
学了动作整顿的思路之后,他们就计算了一下,换一次膜,到底要花多大功夫,一测量,需要走动143米,花322秒,主要是因为放塑料膜原料的地方太远了。
发现这个问题之后,他们把塑料膜放到了一个更近的桌上,一下子减少了128米的走动距离,节省了223秒。
厨邦的这个案例其实很简单,你可能会觉得,不还是把物料放近一点嘛,有什么好讲的。其实通过这个真实案例,我也是想让你看到,动作整顿,需要量化到什么程度。
有一点管理学基础的同学,都知道泰勒的秒表,泰勒距离我们虽然有100多年了,但在微观层面的效率提升上,泰勒的方法没有过时,也不会过时。
第三,更轻松,也就是减少动作强度。
怎么个轻松法儿?还是先给你举个例子。还是厨邦酱油,在他们的车间里,有一些称重物的磅秤,它们还有一些配套的砝码,之前这些砝码都是直接放在地上的,员工每次要用砝码,需要弯腰60°去拿。
频繁弯腰,很容易让员工不舒服。怎么办呢?方法还是很简单,他们一个员工自己想到,可以增加一个架子,这么着,弯腰的幅度就减少了一半。
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,辛苦,是我们工作必须承担的代价。但其实,当我们做一个动作感到累、别扭的时候,就很可能意味着我们排除动作浪费,改善的机会来了。
我们刚刚讲了进行动作整顿的三个基本方法,更少、更快、更轻松。这在管理学上,其实是“动作经济原则”的体现。也就是说,只改变人的动作,然后不花一分钱,就实现了最大的工作效率。
“动作经济原则”可以挖掘的角度还有很多,如果你感兴趣的话,可以找来相关资料看看。
那么,当你把动作整顿这个事儿在公司做一轮以后,你就会发现,每个动作怎么做最省事、最高效,你们就有了一套靠谱的作业标准。
接下来,一个事儿,就自然而然出来了,就是标准作业。
到这个时候,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标准作业贯彻下去,并且能够持续改善了。
03
标准作业和持续改善
在这里面,我要给你一些实用的建议。或者说,有些坑,我想提醒你别去踩。
首先,要注意标准作业的推行方向。不是先提升效率、品质,而是先追求员工工作的安全、降低员工工作强度。
其实我们在讲转培训的时候讲过这个方法,就是转换视角。从老板角度来想,当然可能想先追求效率、品质的提升,但是对员工来说,他们看重的是干活能否更轻松,更安全。从员工更看重的地方入手,员工才会更愿意参与。这是人之常情。
比如说,如果我们观察现场的时候发现,有些板材,需要两名员工一起抬着走。那么,企业就可以给他们增加小推车,让他们别这么累,一个人就能轻松运输。
再比如,包装的时候会用到纸板箱,不小心很容易被割伤,那么企业就可以改善包材。让员工不需要小心,也不会被割伤。
其实,打造一个员工不用小心,就很安全的工厂,也是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基础。因为只有安全了,才意味着工具是正确的、合用的,作业姿势是合适的。这对提升员工士气,也非常有意义。
其次,要正确理解“标准作业” 的意义。即使公司制定了一套当下最高效的动作标准,也不意味着以后固定执行。
恰恰相反,标准的意义,是持续改善。
很多管理者有个错误的观念,就是把标准作业当成员工不需要思考,只需要执行的作业流程。这样做的结果,不仅是让公司的作业僵化了,跟不上环境变化;而且肯定会造成上下级间的沟通不良,员工对公司变革产生抗拒。
这一点,我们在前面讲基准制定的时候,已经着重讲过了。基准是上级和员工一起制定的。制定了,就要遵守。遵守不了,就要自己改善。
标准作业的做法也是一样的。制定标准作业之后,标准作业跟员工改善提案活动要配合起来,让标准作业能持续迭代,这才是企业的根本能力。
最后,我还得再跟你唠叨一下,企业一定要相信一件事,如果员工的标准作业没做好,要么是标准有问题,要么是他的上级有问题。反正不要往员工身上推。这才是真正的精益管理。
延伸阅读:
员工积极性的浪费,是企业最致命的浪费
管理中的八大浪费,你的公司占了几个?
降本增效,是减动作,而不是减人
想要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,就是去发现浪费,消灭浪费。而精益管理的全套方法,就是要帮你把企业里所有的浪费,一点一点地挤出去。
在《精益管理实战课》里,胡光书老师将通过30个课节,带你学习,如何快速消灭企业里存在的八大浪费,激发员工积极性,提升企业增长效率。
点击下方图片加入课程
如果你是企业创始人、CEO,这门课可以帮你打造精益求精的组织文化,让企业具备持续改善的能力。
如果你是企业生产负责人,帮你提高生产效率,稳定产品质量,持续降本增效。
如果你是创业者,从一开始就为你的企业嵌入精益求精的组织基因。
加入这门课,带走一讲降本增效的完整方案。
点击下方图片查收课程表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
查收更多精选文章
关键词: